2012年5月24日

《國民教育的一課:從袁世凱的總統選舉看香港亂局(下)》

        話說當時中華民國的第一屆國會議員倒算有骨氣,袁世凱首輪投票竟未能取得四分之三的選票,未能即時當選,不像今天的立法會,在建制派和功能組別的「操作」下,政府法案「話過就過」;也不像我們的特首「選舉」,風吹哪邊,樹就往哪邊擺,每次選特首,候選的人都能「高票當選」。而袁世凱在「公民團」包圍脅迫國會情況下,仍須經三輪投票,歷時十四小時,才能選為「正式總統」。觀乎整場總統選舉的戲碼,雖有幕前幕後「黑手」操縱、袁世凱在明在暗的脅逼,但以民國初年混亂的政治環境,人們不熟悉西方議會運作的情形下,足以體現了民主制度的精神,就是今天的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,也足以汗顏。

       回到近月香港政局亂象橫生,小人奸佞庸官豺狼「共冶一爐」,與近一百年前的民國,實在無異,反是當年國民中仍有人抱有滿腔熱血,即使有袁世凱這種一代奸雄竊國亂政,企圖顛覆共和、帝制自為,亦終被國民唾棄,遺臭萬年(袁世凱後來做了總統不滿足,還想恢復帝制,這是後話,按下不表)。就是袁世凱死後,北洋政府仍當道之際,媚外示弱,最終令青年人走上街頭抗爭,高舉「外爭國權、內懲國賊」,力併當權者,即時一呼百應,工商界罷工罷市響應,當時人們的「核心價值」很清楚:民主與科學。這一場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也是中國人民主運動的一場勝仗……香港呢?

       受殖民統治百年,卻於百年以後自稱受西方文明的洗禮,自以為有良好政治制度,自以為學會了英國代議政制的傳統,殊不知我們忘記了,
英國主人交給我們議政論政權柄,始於回歸前十年,回歸以後「當家作主」還未及廿年,就已經學會了中國人政治上的陋習,以為中西合璧,但只是東施效顰。「核心價值」在哪裡?恐怕頂多像唐英年先生那樣,掛在咀邊說過便算。

       中國人仿傚西式政治而弄巧反拙的情況,袁世凱先生已經為我們「Demo」了一次,可悲的是,我輩港民不及民初先民:回想二十三年前的5月21日,我們當中至少還有一百萬人曉得「民主義理」,隔千里之遙也冒八號風球支持國內「民主愛國運動」,那一年,我只有7歲,但如今看著當年百萬市民包圍立法局的浩瀚場面,仍然怦然心動 (記著那些年我們本應還只是隔岸觀火)。二十三年後的香港呢?我們面對「事不關己」的事,噤若寒蟬,就這樣天星皇后拆了、囍貼街拆了、菜園村拆了;就是有人曾為我們發了聲,我們卻視為「噪音」,加以抵制,就這樣領匯上市了、高鐵港珠澳大橋開工了、政改方案任由擺佈了、替補機制、國民教育科也行將通過;如果面對的是與自己利益有損害的,則加以反抗不遺餘力,就這樣蝗蟲論廣傳、外傭打官司爭取合理「申請居留權」被視為侵略、新界村屋非法僭建、鄉紳領袖霸佔官地,卻說成「保衛家園」而群起反抗、喊打喊殺……

       更多的是,隨風擺柳,或見利忘義:人們對「蛇齋餅」趨之若鶩、為三百元甘作鷹犬之大小二便(爪牙也不及);建制派作為所謂「民選」代表,竟與政府聯成一氣,惡法推陳出新、殘民暴政不斷,皆為這類建制派和功能組別的「代議士」作祟,蛇鼠一窩,而人們吃過蛇、齋、餅,或收過三百元,就為虎作倀,搖旗吶喊,實在令人痛心疾首。有如前述的進步黨,和及後鼓吹袁世凱帝制的「籌安會」(都不是好東西)。建制派的所作所為,恐怕也是師承這些組織。最無恥可笑的是,作為「代議士」,面對人民力量打正旗號、出師有名的「拉布戰」,可能自知理虧技窮,不但不是正面交鋒,以理還擊,還公然在議事堂,以看書、看YOUTUBE、打機、做私人事打發時間,還笑對傳媒自以為很「醒」,很有辦法,實在「小學雞」得不得了。袁世凱他老人家野心勃勃,但總算「做足功課」、「跟足玩法」,很有「誠意」。而立法會這班政棍和政府的這批庸官,恐怕連袁世凱也不如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