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4日

《國民教育的一課:從袁世凱的總統選舉看香港亂局(下)》

        話說當時中華民國的第一屆國會議員倒算有骨氣,袁世凱首輪投票竟未能取得四分之三的選票,未能即時當選,不像今天的立法會,在建制派和功能組別的「操作」下,政府法案「話過就過」;也不像我們的特首「選舉」,風吹哪邊,樹就往哪邊擺,每次選特首,候選的人都能「高票當選」。而袁世凱在「公民團」包圍脅迫國會情況下,仍須經三輪投票,歷時十四小時,才能選為「正式總統」。觀乎整場總統選舉的戲碼,雖有幕前幕後「黑手」操縱、袁世凱在明在暗的脅逼,但以民國初年混亂的政治環境,人們不熟悉西方議會運作的情形下,足以體現了民主制度的精神,就是今天的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,也足以汗顏。

       回到近月香港政局亂象橫生,小人奸佞庸官豺狼「共冶一爐」,與近一百年前的民國,實在無異,反是當年國民中仍有人抱有滿腔熱血,即使有袁世凱這種一代奸雄竊國亂政,企圖顛覆共和、帝制自為,亦終被國民唾棄,遺臭萬年(袁世凱後來做了總統不滿足,還想恢復帝制,這是後話,按下不表)。就是袁世凱死後,北洋政府仍當道之際,媚外示弱,最終令青年人走上街頭抗爭,高舉「外爭國權、內懲國賊」,力併當權者,即時一呼百應,工商界罷工罷市響應,當時人們的「核心價值」很清楚:民主與科學。這一場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也是中國人民主運動的一場勝仗……香港呢?

       受殖民統治百年,卻於百年以後自稱受西方文明的洗禮,自以為有良好政治制度,自以為學會了英國代議政制的傳統,殊不知我們忘記了,

2012年5月22日

《國民教育的一課:從袁世凱的總統選舉看香港亂局(上)》

       先分享一個歷史故事:故事發生在1913年,民國二年。當時,袁世凱剛從孫中山和革命黨手中騙得一個「共和國臨時大總統」來做。在1913年的中國,袁世凱大權在握,他掌有清軍最精銳部隊:北洋新軍,這也是革命黨被逼將辛亥革命的成果與其分享的原因。袁世凱看準時機,將時年六歲的宣統皇帝溥儀趕下台,給清朝結了賬,突然就變成了「共和英雄」,孫中山將「臨時大總統」一職,讓予袁世凱時,他的新軍部隊,也「過檔」成了袁家軍,從中央至地方,被安插在不同地方,埋下日後軍閥割據的炸彈。

       說是「臨時大總統」,當然不能讓袁世凱滿足。袁世凱就任後,就著手將「臨時」二字除去。1913年三月,袁世凱被指暗殺政敵、在國民黨中聲望甚高、並有機會問鼎總統位置的宋教仁,孫中山等人及同盟會發動「二次革命」討袁,但正如前述,袁世凱坐鎮自己北京的地盤,又有北洋軍護駕,作為在野兼反對派的孫中山,也無能為力,「二次革命」很快「被結束」,孫等人成了通緝犯,流亡日本。

       在擺平了孫中山後,袁世凱倒算「跟足」遊戲規則:按憲法規定「諮詢」了當時的國會,並要求選舉正式大總統。相傳袁世凱天資聰敏,對於新事物學習得很快,也善於運用,因此他在晚清漢人官員當中官運亨通,並能做出出賣光緒拉倒維新在前,逼退溥儀騎劫革命在後,連兩朝皇帝的命運都受其牽扯,可見其「有勇有謀」。他不知從何處學會了「建立理論依據」的政治把戲,籌組了「憲法研究會」,類似今日在美國大行其道的「智庫」(Think Tank) 組織